國Ⅲ排放標準于2007年由國家環境保護部批準發布,自2008年開始實施,并規定所有制造、銷售、注冊登記的兩輪摩托車和兩輪輕便摩托車自2009年7月1日起,三輪摩托車和三輪輕便摩托車自2010年7月1日起其大氣污染物排放須符合國Ⅲ標準要求,然而不久這一限期又分別被推遲2010年7月1日和2011年7月1日。盡管實施進程一再放緩,國Ⅲ的腳步畢竟越來越近了。熱議一時的國Ⅲ究竟會給摩托車市場帶來怎樣的變化?讓我們走近消費者,通過這些最靈敏的“神經末梢”,去觀察國Ⅲ時代的消費動向。
由于國內摩托車的主要市場在農村,農村消費者的消費意愿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整個市場的消費動向,這一主流消費群體無疑是我們關注的重點所在。為此,筆者采訪了部分直接面向農村消費者的一線經銷商。在這些經銷商看來,國Ⅲ標準推行后的農村市場消費動向還不明朗,左右農村消費者的因素也比較多元。首先是價格因素,一名經銷商這樣分析:“農村消費者的收入偏低,他們對價格的敏感度很高。國Ⅲ車把成本上漲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實,那么摩托車產品的價格相應地也會水漲船高,預計漲幅會在300元~1000元左右,這樣大幅度的價格上調,很可能會冷卻農村消費者的購買熱情。”其次,有經銷商表示國Ⅲ車質量的穩定性以及維修便捷度也是影響農村消費者購車意愿的重要因素:“由于維護、維修技術要求的不同,像我們這樣的經銷商要在短期內完善相應的配套服務體系有一定的困難,這對于交通不太發地區的農村用戶來說,是一個很致命的問題。如果國Ⅲ新車質量不夠穩定,修車又不方便的話,消費者很可能放棄購置計劃。”
當然,也有一些利好的因素存在。例如達到國Ⅲ標準的摩托車由于技術上的升級,其能更好地節約能源。環境保護部環境科學研究院所長袁盈曾說:“實施新標準后,每輛車平均節省50%的油耗。”隨著國家改征燃油稅政策的出臺,目前汽油的實際售價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因此能節省50%油耗的摩托車對農村消費者來說,是較為經濟實惠的選擇,也很具有吸引力。此外,隨著國家促進農民增收力度的加強,農民收入的顯著提高,農村消費者對價格上調的能力也有所增強,這也利于國Ⅲ車的推廣。
再把目光轉向城市,在各大城市相繼“禁摩”、“限摩”的大背景下,摩托車在城市的主要用途不再是代步出行,而以娛樂休閑為主,城市用戶也大多是摩托車愛好者,由于需求的迥異,城市消費群體的消費動向也與農村消費群體有所區別。筆者通過關注各大摩托車論壇中相關國Ⅲ標準的討論發現,城市消費群體對摩托車的價格變化并不太敏感,所謂有錢難買心頭好,只要是他們認可接受的,價格并不是大問題。同時這一消費群體對國Ⅲ車的認可度比較高,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低碳生活、綠色消費越來越成為一種時尚,基于這種生活觀念的影響,他們在消費時會關注摩托車是否節能環保。國Ⅲ車的低油耗和低污染正好符合這一需求,因此自然會成為城市消費者實踐自身低碳生活理念的首選對象。第二,技術升級,尤其是電噴系統在150mL以上車型中的普及,讓國Ⅲ車在舒適度、操控性以及安全性能方面得以大幅提升,更加符合城市消費者對摩托車用于休閑、娛樂的定位。不過也應該看到,城市消費群體對國Ⅲ車的配套體系要求比較高,不少車迷、用戶認為只有國Ⅲ車的推出是不夠的,“核心問題是要配合推出符合國Ⅲ標準的低磷低硫汽油,不然什么都是白搭”,這也一定程度上流露出城市消費群體對國Ⅲ車的觀望情緒。可見,在國Ⅲ時代即將來臨之際,市場態勢還不明朗,消極因素與積極因素勢均力敵,憂喜參半。盡管如此,消費者對于國Ⅲ新車型的消費動向仍有跡可循。如果企業能在把握市場消費動向的同時,不斷提升自身品質,完善配套服務體系,挖掘市場潛力,其必將在國Ⅲ時代締造新的輝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