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裹快遞業務改革是一場自上而下的變革,是面對電商市場競爭,落實“一體兩翼”經營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改革從政策醞釀、征求意見到落地實施已有一段時間,各省(區、市)郵政和郵政速遞物流分公司均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制定出配套政策。針對過渡期的相關工作也做了周密安排,針對不同地方的業務增量做出了科學預測,可以說頂層設計是完備的。但具體落到地方,筆者認為還應充分考慮“最后一公里”投遞問題。針對此次包裹快遞業務改革,作為一名基層工作人員,筆者最關心的就是投遞能力建設問題。
上世紀60年代,郵政縣以下郵件運輸和城鄉終端主要依托自行車,而后投遞工具不斷升級,進入摩托化階段。可以說,郵政投遞工具一直在跟隨著郵政企業的發展而不斷升級換代。同時,升級換代后的投遞工具又進一步支撐了郵政業務的發展壯大。包裹快遞業務改革后,郵遞員不僅承擔包裹投送任務還需要投送報刊、匯票等。尤其是對于農村段道來說,一名鄉郵員負責的村子可能達到6~10個。同時包裹快遞業務改革后產品體積、重量均有很大變化,對郵遞員投遞到戶的要求更高。如果投遞能力不能得到提升,勢必會影響郵件的寄遞時限,進而影響到包裹快遞業務的進一步發展。
筆者認為,針對包裹快遞業務“最后一公里”投遞問題,可選擇包裹快遞業務量大的鄉鎮支局試行三輪摩托車投遞。相比傳統摩托車,三輪摩托車具有運載能力強、動力強勁的特點,比較適用于農村道路。同時,依托三輪摩托車也可以解決農村散戶農資配送難的問題,能夠更好地推動相關業務的發展。
